公司资讯

没见过大鼠斗士吗?——大鼠攻击模型

发布日期:2024-12-10

大鼠攻击模型


一、Apomorphine诱导的大鼠攻击模型

Apomorphine诱导的大鼠攻击模型通过给大鼠注射1.0mg/kg的Apomorphine建立,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。Apomorphine是神经系统药物,作用于多巴胺能受体,能刺激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,引起呕吐、呼吸问题、循环衰竭、昏迷等副作用,还能导致消化紊乱和运动障碍。


二、大鼠独居和居住者入侵者模型

独居即将动物单独饲养较长时间后,引入同种非攻击性个体引发攻击行为。居住者-入侵者模型则是移除居住者笼中的雌性和幼体后,放入另一雄性个体,居住者会迅速攻击入侵者。独居法建立的此模型简单无害但易致抑郁,因居住者失去同伴和幼体后遭遇入侵,为保卫领地而攻击。居住者因熟悉环境而具竞争优势,此模型对躯体和内分泌影响小,但对神经系统影响大,适用于研究社会关系改变引起的攻击行为。


三、单笼饲养-昼夜颠倒模型

单笼饲-昼夜颠倒模型通过单独饲养大鼠并改变其日夜规律(晚20:00开灯,早8:00关灯,持续10天),在第11天大鼠夜间兴奋时段进行实验,以诱导攻击行为。此模型基于生物节律改变影响大鼠神经和内分泌系统,虽能用于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激和习服能力评估,但会干扰实验结果。


四、单笼饲养-空瓶慢性应激模型

单笼饲养-空瓶慢性应激模型通过定时喂水训练后,在特定时间给予大鼠空瓶刺激以诱发情绪应激和攻击行为。此模型显示,空瓶刺激能引发强烈的攻击性行为,而单纯缺水仅引起微弱反应。虽然该模型稳定性高,但长期缺水可能导致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系统代谢紊乱,影响相关指标研究。结合情绪应激和单笼饲养,可提高大鼠攻击行为频次。然而,长期施加攻击性刺激可能对大鼠系统机能产生不良影响,需进一步探讨。


五、总结

构建稳定、可复制、易操作且高度仿真的大鼠攻击行为模型对于研究至关重要,因为现有模型往往对实验结果有不良影响。尽管攻击行为模型的建立已有显著进步,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。


六、注意事项

未来构建大鼠攻击行为模型时,需确保模型不会对实验产生负面影响。选鼠时应灵活多样,结合雄、雌及幼体。研究应强化理论基础,比较现有模型,总结成果并分析问题,以探索更合理的建模途径。


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:

15001394959

15555144551

17666664644

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

老鼠公众号结尾

分享到: